渠道革命:从直播间到零售矩阵的范式迁移
2019年,李佳琦将直播间定位为“电商版Costco”,以5%选品通过率和全网最低价策略复刻零售巨头的精选模式。五年后,其背后的美ONE通过天猫旗舰店“美腕优选”悄然转型——9.9元垃圾袋单款销量破10万、乳胶被引发社交热议,标志着MCN机构从流量中介向自主产品体系的实质性跃迁。

美腕优选天猫旗舰店
一、直播机构零售化:流量变现的终局之战
1. 美ONE的零售矩阵布局
美腕优选:8000+粉丝基础,价格带9.9-233元,主打日用品赛道(垃圾袋、洗衣凝珠等),规避食品类目质量风险;
奈娃家族IP店:以主播宠物IP开发周边商品,延伸至线下主题咖啡馆,构建情感消费场景;
供应链标签化:产品标注“美ONE优选×合作厂商名”,借力大牌代工厂背书(如科丝美诗、诺斯贝尔)。
2. 行业集体转向供应链深耕
机构/主播 | 零售品牌 | 核心品类 | 差异化策略 |
---|---|---|---|
东方甄选 | 东方甄选 | 农产品 | 新东方教育基因赋能 |
三只羊 | 小杨臻选 | 零食 | 下沉市场渠道渗透 |
辛选集团 | 尖锋食客 | 美妆日化 |
工厂直采价差策略 |
行业本质:直播间流量红利消退后,机构通过垂直产品体系实现用户资产留存,毛利率提升15%-30%。

美ONE:奈娃家族咖啡店
二、零售基因的生死考题:品控、供应链与渠道博弈
1. 日用品赛道的安全牌逻辑
美ONE首批产品避开食品类别,选择垃圾袋、洗衣凝珠等低客诉风险品类。此举直指行业痛点——
品控危机:辛选曾因燕窝糖水事件赔付6200万,李子柒螺蛳粉异物投诉率超行业均值3倍;
供应链短板:MCN机构中央厨房覆盖率仅12%,而胖东来自建检测中心抽检频次达国标3倍。
2. 平台依赖的双刃剑效应
流量枷锁:抖音、淘宝对主播抽佣率达25%,且随时调整算法规则;
渠道突围:美腕优选同步运营天猫、小红书店铺,辛巴筹建线下超市,降低平台依存风险。
3. Costco模式的本地化挑战
Kirkland Signature的成功依托全球采购网络与千万级会员量,而MCN机构面临:
规模瓶颈:美腕优选垃圾袋10万销量仅为Kirkland同类产品周销量1/50;
选品悖论:Costco SKU仅4000个,而直播间需覆盖美妆、家居等多品类,精选逻辑难以复用。

李佳琦直播视频:美腕优选产品
三、线下反攻:主播与零售商的边界溶解
1. 辛巴的胖东来朝圣之旅
2025年黄金周,辛巴赴河南考察胖东来,重点学习:
商品溯源机制:生鲜48小时从基地到货架,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行业均值15%);
员工共生模型:员工持股99%激发服务主动性,人效达行业1.8倍。
2. 零售业的反向渗透
山姆会员店:Member’s Mark占销售额30%,以“网红麻薯”反向导流线下门店;
盒马:联合华熙生物推玻尿酸饮,用药企技术赋能快消品。
终极竞争:当直播间卖乳胶被,超市做网红麻薯,渠道的定义被彻底重构——所有企业终将成为“产品公司”

主播们在直播间为自有品牌带货
四、未来战场:低价优质主义的终极对决
1. 用户留存公式的重构
传统直播间依赖折扣留客,复购率不足20%;而垂直产品体系通过:
场景绑定:奈娃家族IP覆盖宠物用品、下午茶,延伸至情感消费;
会员价值:美腕优选计划引入Costco式付费会员,以专属价提升黏性。
2. 零售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
能力维度 | MCN机构现状 | 零售巨头优势 |
---|---|---|
供应链深度 | 依赖代工厂(合作率92%) | 自建基地(盒马草莓基地) |
品控体系 | 第三方检测(成本占比8%) | 全链路品控(胖东来零容忍) |
渠道自主性 | 多平台分销 |
门店即仓储(山姆极速达) |
3. 新零售终局猜想
“未来不会再有纯MCN或纯零售商——所有企业都将是用户需求解决方案提供商。”
——引自某零售投资人访谈

辛巴在胖东来考察学习,与董事长于东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