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有品牌展|欧洲自有品牌的新里程碑:瑞士带头,食品生鲜大放异彩

欧洲零售业变革:超市专属商品引领食品生鲜新格局

欧洲零售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型。2023年,​零售商自主开发商品销售额达3400亿欧元,占消费品市场总量38.5%,同比提升1.39个百分点。瑞士以51.9%的渗透率位居榜首,荷兰、西班牙紧随其后,三国成为欧洲超市商品战略的标杆。这种增长并非短期现象——葡萄牙、瑞典、西班牙连续四年保持增速领先,其中葡萄牙年增长率达4.7%,印证了欧洲零售商从“渠道商”向“商品创造者”转型的成功。

一、区域差异化战略路径

​瑞士:品质管控范式​
通过农场直采模式和严苛品控体系,瑞士零售商将生鲜损耗率控制在0.8%以下,远低于欧洲平均2.5%

。其冷藏肉品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消费者扫码可查看饲养环境、屠宰日期等20项数据,建立“透明供应链”信任壁垒。

​西班牙:本地化创新引擎​
零售商Mercadona设立“顾客委员会”机制,每周收集5000份消费者反馈驱动产品迭代。例如针对地中海饮食偏好开发的低盐冷汤系列,上市三个月即占据本国冷鲜汤市场63%份额。

​德国折扣店模式输出​
Aldi与Lidl通过“精简SKU+高周转”策略,将生鲜品类周转周期压缩至1.8天。其自有蔬果品牌采用“每日田间直送”模式,从采摘到上架不超过12小时,新鲜度认知度比传统品牌高27%。

二、食品生鲜领域的主导性突破

2023年欧洲生鲜品类中超市专属商品渗透率首超50%​,英国、瑞士、荷兰等地达60%-80%。这一现象源于三重技术革命:

​冷链革新​:Kaufland大卖场引入-45℃速冻技术,三文鱼细胞膜完整度提升40%,解冻后汁液流失率降低至3%;

​包装迭代​:REWE集团采用植物基可降解膜,生鲜保质期延长30%且碳排放减少62%;

​生产协同​:荷兰Jumbo超市与周边农场共建“种植计划”,按每日订单反推播种量,滞销率仅1.2%。

三、消费者认知重构与行为迁移

​价格敏感转向价值认同​
通胀压力下,73%欧洲消费者因性价比选择超市商品,但其中68%留存因品质满意。德国消费者甚至愿为环保包装多支付15%溢价,显示价格已非唯一决策因素。

​健康与可持续并重​

英国Tesco的“减钠计划”使冷冻披萨钠含量降低42%,销售额反增19%;

Carrefour植物肉系列碳足迹标签使Z世代购买意愿提升34%;

55%荷兰消费者将“本地生产”列为生鲜购买首要标准,推动区域采购比例增至78%。

四、未来竞争壁垒的构建方向

​技术驱动供应链韧性​
Ocado的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机器人自动拣货,生鲜损耗率仅0.02%,较传统仓库效率提升5倍。此类技术正被家乐福等企业引入,2024年欧洲生鲜电商自动化投入增长41%。

​零供关系战略升级​
头部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模式发生质变:

​研发共担​:Lidl与乳企联合开发乳糖水解技术,分担60%研发成本;

​数据共享​:Aldi开放销售预测系统给供应商,订单响应速度缩短至4小时。

​ESG合规成本转化​
欧盟《绿色新政》迫使企业加速可持续转型:

瑞典ICA超市通过光伏供电冷链,年减碳1.2万吨;

法国E.Leclerc采用循环包装箱,年减少塑料消耗800吨。

​核心启示​:欧洲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渠道覆盖”转向商品定义权。成功企业需平衡三重角色:
​技术整合者​(冷链/数据系统)、需求翻译官​(本土化创新)、可持续先锋​(ESG合规)。当超市自主商品占比突破40%时,将倒逼零售业重构零供关系、供应链模式和消费者价值主张——最终实现从“货架陈列者”到“生活方式提案者”的跃迁。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29/doc-inecavfv3791075.shtml
麦肯锡: https://www.sohu.com/a/807873374_122020073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