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来袭,自有品牌如何抢占节日市场?

万圣节经济:零售商的创意竞技场与情绪消费革命​

万圣节作为年终消费季的序幕,已从西方传统节日进化为全球性的文化消费符号。2023年美国消费者人均节日支出达108美元​(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

,成为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零售战场。而在中国,上海街头“百鬼夜行”的破圈狂欢,更标志着万圣节完成了从“舶来节日”到“情绪出口”的本土化蜕变——年轻人借角色扮演释放压力,零售商则借势开启一场关于 ​​“创意供应链”与“文化共鸣力”​​ 的终极较量。

Halloween Candy

美国糖果协会:2024年万圣节糖果销售额预计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5%

一、数据背后的消费范式迁移​

​1. 体验经济的崛起​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节日消费的需求发生本质转变:

​情感价值>物质功能​:56%的25-34岁消费者提前两月筹备万圣节,更愿为社交分享、群体认同买单;

​圈层化表达​:Z世代通过“发疯文学”“抽象cosplay”建立身份认同,形成跨圈层传播的 ​​“情绪商圈”​​。

M&S Halloween

英国M&S超市:自有品牌南瓜烛台和毛毛虫蛋糕

二、零售商的创意供应链实战​

​1. 奥乐齐:食品工业的节日叙事​

​产品剧场化​:女巫手指饼干以杏仁片模拟指甲,鬼脸玛德琳用巧克力勾画狰狞表情,将烘焙转化为 ​​“可食用的行为艺术”​​;

​供应链敏捷响应​:依托90%定制商品占比的体系,实现新品45天极速上市,比传统品牌开发周期缩短60%。

​2. 山姆:IP联名的情绪杠杆​

​人设契合度​:库洛米(三丽鸥旗下暗黑系IP)的叛逆形象与万圣节“捣蛋”精神天然契合,联名童装上线首周售罄;

​场景捆绑销售​:万圣莓果派搭配凯蒂猫马克杯组成“亲子派对套装”,客单价提升130%。

3. 本土化创新的隐藏逻辑​

​轻工业制造赋能​:中国供应链提供2000+款万圣装饰模板,零售商只需筛选设计并打上渠道标识;

​避开同质化陷阱​:放弃批量采购通用装饰品,转向与三丽鸥等IP方合作开发独家商品,构建差异化壁垒。

Aldi Halloween Snacks

奥乐齐:万圣节棉花糖和女巫手指饼干

三、节日经济的深层博弈:文化共鸣vs商业效率​

​1. 西方节日的本土化困局​
中元节与万圣节的对比揭示文化隔阂:

​中元节​:儒学“敬祖尽孝”内核限制娱乐化开发,商业化尝试易引发争议;

​万圣节​:“捣蛋不越界”的弹性规则,为创意提供安全区。

Hello Kitty 山姆 马克杯

山姆:凯蒂猫万圣节马克杯套装

库洛米 山姆 童装

山姆:库洛米万圣主题童装

​2. 情绪消费的可持续命题​
上海万圣节现象反映的用户心理:

“不为商品买单,而为可识别的群体认同买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朱媛媛

这意味着:

​符号价值>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库洛米童装是为表达“反叛精神”,而非保暖需求;

​次生价值创造黏性​:奥乐齐女巫饼干被分享到社交平台后,衍生出“恐怖食谱大赛”话题,用户生成内容反哺品牌传播。

Private Labels Xmas

PLMA国际自有品牌展:圣诞节主题自有品牌宠物产品

四、未来战场:从万圣节到全域节日消费​

​1. 宠物经济的节日增量​
2024年荷兰PLMA展会显示:欧美零售商推出 ​​“宠物巫师袍”“南瓜味狗粮”​​ ,中国供应链已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待本土零售商开发

​2. Z世代的“反套路”需求​

​反工业化设计​:山姆紫掌盆栽以植物原生暗黑色替代塑料南瓜,契合年轻群体“反节日媚俗”心态;

​科技赋能体验​:银座集团在春日活动中引入机器人互动,预示万圣节可结合AR技术开发“虚拟鬼屋寻宝”。

​3. 中国制造的全球角色反转​

​从代工到策源​:广东工厂为美国零售商设计的圣诞宠物服饰,反向输出设计理念;

​文化混血产品​:云南荷花节开发的“藕粉灰粽”启发零售商——将月饼与万圣节融合,推出“南瓜流心月饼”。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