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经济的代工困局与突围路径
随着养宠年轻化趋势加速,宠物用品与服务市场持续扩张。然而这个线下早于线上二十年的产业中,国内企业仍深陷代工依赖。2025年上半年,帅克宠物、易宠科技等企业相继获得亿元级融资
,但行业核心矛盾并未缓解——从佩蒂、中宠到源飞宠物,超90%头部企业以代工模式起家,海外业务占比普遍高于80%。
一、代工模式的三大桎梏
技术空心化
浙江某驱虫项圈生产商坦言:“原料成分专利被国际企业垄断,我们仅掌握外观设计”。这种困境在医疗领域尤为突出——驱虫药市场95%份额被拜耳、硕腾等国际药企占据,其凭借人药研发经验实现技术降维打击。
利润空间挤压
天元宠物财报显示,其出口退税额占利润总额70%以上。代工毛利率普遍不足20%,而国际品牌通过贴牌转售毛利率可达50%。
产能外协风险
源飞宠物等拟上市企业外协生产占比超70%,部分外协厂商参保人数异常甚至为零,埋下品控隐患。
二、核心品类的破壁之战
1. 主粮赛道:本土品牌的迂回策略
高端化突破:佩蒂股份在新西兰建厂生产高端主粮,利用当地原料优势打造“爵宴”品牌,2025年双11销售额4小时破千万。
差异化竞争:麦富迪、弗列加特通过冻干技术、高鲜肉配方抢占中端市场,2025年天猫TOP5宠物食品中国产品牌占四席。
2. 医疗领域:技术攻坚进行时
江苏省农科院成功研发犬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新瑞鹏集团投入CT等高端设备,单次检测收费千元仍供不应求。
三、资本市场的双重面孔
领域 | 资本热度 | 典型困境 |
---|---|---|
食品/用品 | 融资频发 | IPO通过率不足40% |
医疗/服务 | 投资冷区 | 标准缺失乱象频生 |
典型案例:福贝宠物两次IPO折戟,悠派股份经历20期辅导仍转战新三板,反映轻研发重代工模式不受资本市场认可。
四、服务创新的“拟人化”浪潮
情感消费升级
深圳开通宠物友好公交线,成都天府绿道举办“萌力嘉年华”,宠物角色从“工具”转向“家庭成员”。
智能生态崛起
宠物家AI健康助手接入腾讯云大模型,通过500万条护理数据实现疾病预警;智能喂食器、宠物婴儿车销量年增超200%。
跨界融合加速
耐克推出宠物潮服,星巴克开设宠物友好门店,恐龙园景区开放携宠同游——服务边界持续模糊化。
参考资料:
36氪 :https://36kr.com/p/187636118510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