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美国零售业,人们往往会先想到沃尔玛和开市客(Costco)。相比之下,同样来自美国的“老牌”零售商——克罗格(Kroger),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讨论热度确实稍逊一筹。但实际上,克罗格已拥有超过140年的历史,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长寿”企业。
从营收来看,根据德勤发布的《2023全球零售力量》报告,克罗格以1369.71亿美元的零售额排名全球第六。而在2017至2019年间,它曾长期稳居该榜单的第三名,仅次于沃尔玛和开市客。作为美国零售界的一位“元老级选手”,克罗格的经营策略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一、坚持低价战略
克罗格最初只是一家杂货店。其创始人Bernard Kroger自幼便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平民出身的背景也让“低价”二字深植于企业的基因之中。
创业初期,克罗格就通过削减中间环节来控制成本,从而降低商品售价,以物美价廉吸引顾客,完成了早期的资本积累。随着门店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效应带来了更强的议价能力,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低价策略得以延续,消费者对克罗格的依赖也日益增强。
1902年,克罗格自建食品加工厂,实现自产自销,彻底去除了中间商。这在当时堪称创举——毕竟那还是20世纪初,沃尔玛和开市客要在六七十年后才登上零售舞台。
如今,克罗格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旗下拥有35家食品加工厂,生产面包、饼干、牛奶等多种产品。其旗下产品中约有40%由自家工厂生产,占门店总销售额的26%,成为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
例如以调味品、生鲜、饮料和零食为主的 Private Selection,以及主打“无添加”和“有机”的 Simple Truth,都是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牌系列。它们以优质且价格合理的特点,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展现出克罗格对市场的深刻洞察。
进入21世纪,克罗格持续拓展旗下产品线,最大限度地精简供应链、压缩成本,始终将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拓展全品类与科技化运营
过去,消费者购买肉类、面包和日用品需要分别前往肉铺、面包店和杂货店,无法实现一站式购物。Bernard Kroger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1901年,克罗格成为全美第一家自设面包房的杂货店,随后又引入生鲜肉类部门。
上世纪30年代,克罗格率先在杂货行业实施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与食品科学检测。1972年,它与RCA电子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美首台超市电子扫描收银系统。如今,克罗格又推出更快捷的结账系统QueVision,将顾客排队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
始终从顾客角度出发,切实解决“采购不便、食品安全、排队耗时”等痛点,是推动克罗格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无论是商品品类、定价策略,还是超市运营与管理,该公司始终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作为一家跨越百年的零售企业,克罗格的“长寿秘诀”仍有诸多值得深入挖掘之处。
参考资料:
1-Decoding kroger’s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Success Factors
2-The Simple Truth: Private Selection, other Kroger brands drive sales
3-KROGER COMPANY HISTORY TIMELINE
4-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808484370_12188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