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构建之旅:质量与合作的双重保障

开发自主产品线正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商超自有品牌案例报告》,商超和便利店企业通过成功开发自主产品,展现了在质量管控和供应链协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一、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实际与制造商合作过程中,如果零售企业仅片面关注价格而忽视质量管控,最终产品的质量将难以保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缺乏相关品类的专业知识,难以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向供应商提供有效建议,也难以对研发和生产流程实现全面、系统的把控。

据深圳行业展会信息,国际产品咨询机构(IPLC)曾分享过一个腌渍小黄瓜的案例:若作物保护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果蝇幼虫可能侵蚀作物和成品。一些为节省成本而省略防护环节的农民或许不会直接承受损失,但采购这些低价产品的零售商却可能面临严重的质量问题。从外观上看,受污染的黄瓜与正常黄瓜并无明显差异,但幼虫可能已侵入果实。零售商将因此承担高昂代价——整批货物可能在运输过程中被幼虫破坏,引发大量客诉。产品召回成本巨大,补货期间无货可卖,且召回商品通常无法退款。

因此,零售企业需建立一套贯穿全程的系统化质量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管控。

以伊藤洋华堂的“看得见的放心”产品开发流程为例,该体系分为审查、监察和检查三个阶段,涵盖文件审核、产地考察、生产指导、商品认证等多个方面。

以苹果产品开发为例:开花期需实地考察当年产地气候、栽培规模并预估产量;成果期再次赴现场确认产品特性,对比年度差异,查验农事与用药记录及采摘状况;采收环节通过远程沟通确认人工成本、包装形式、商品标准与定价策略;出货阶段需实地验货,确认品控标准、优化物流链路以保障鲜度,并核实净售价与商品状态。销售完成后,还需与种植方复盘种植和销售情况,比如果径大小、颜色条纹等消费偏好,持续优化产品开发和产销协同。

此外,引入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与认证标准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欧美市场,零售商对自主产品的要求往往高于同类商品,被视为“黄金标准”。

例如,在开发海产品时,欧美企业普遍将MSC认证作为核心采购指标,将可持续消费理念融入产品策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不少知名零售企业如Sainsbury’s、Aldi、Tesco、Walmart、Whole Foods 等均公开承诺实施海产品可持续采购。

以原德国麦德龙旗下高端超市Real为例,该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核心议题,秉持“可持续采购”理念,制定了覆盖海产品、可可等8大类别的采购政策,既设立多项内部标准,也广泛采纳MSC等20余项外部认证。Real于2012年制定海产品可持续采购政策,内容包括关注捕捞方式、拒绝非法捕捞、增加认证产品比例、明确标注产品信息(如捕捞区域、养殖方式),并下架未认证的争议濒危物种。

截至2020年6月,Real旗下经MSC认证的产品已达78款。MSC认证不仅推动了Real冰鲜柜台的规范化管理,也通过产品标识、店内海报和社交媒体传播,强化了与消费者在可持续渔业议题上的沟通。

二、尊重生产合作伙伴,强化协作,实现共赢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生产加工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然而,仍有部分企业仅以传统采购模式与生产方合作,过度关注成本,缺乏产品开发沟通和消费数据共享,导致最终产品未达预期。此外,由于对产品知识与生产流程了解不足,企业与生产方的沟通效率较低。部分企业中,频繁变动的商品管理或产品开发团队,也影响了与生产加工方的合作稳定性。

如何与供应商、生产加工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资料显示,一些国际知名折扣零售商的做法是将供应商视为专家并给予充分尊重。例如Lidl和Aldi通常保持采购团队和管理层的稳定性,从而积累深厚的产品和市场知识,深化对品类的理解,并通过协作与知识共享实现共赢。

调研显示,部分国内零售企业已通过免收进场费、准时结算货款等方式,与生产加工方建立良好合作,共同成长。

例如,元初自2011年在厦门开设首家门店起,便坚持不收取供应商进场费,并及时结算账款,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截至2022年底,罗森在中国大陆共有45家合作工厂。公司内部设有制造管理部,深入工厂指导工作,协助提升商品品质、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并推动不同工厂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将大连工厂的成功商品经验推广至重庆工厂。该部门更像是一个为合作工厂提供支持的赋能团队,通过这类方法,罗森确保了产品的持续稳定生产。

据深圳行业展会了解,唐久在选择合作生产加工方时主要关注两方面:首先是意识与能力层面,对方需具备“匠人精神”,专注和热爱食品行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对商品品质有严格要求,并通过唐久采购人员的实际评估;其次考量其自主研发能力、生产技能及管理水平。

在会展等行业推进自主产品开发,企业需兼顾质量管理和供应链合作两大要素。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质量保障机制,并与生产加工方构建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企业不仅能增强产品竞争力,还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巩固自身地位。

参考资料: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p-4405949400.html
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750027440_121740962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