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新零售时代,看母婴企业如何发展自有品牌

零售企业开发独家商品的风潮并非近年才兴起。“培育自主产品,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是许多零售从业者深信的原则。以屈臣氏为例,其独家商品已超2000种,沃尔玛更是达到近4000个SKU。在母婴行业,爱婴室2020年上半年自主产品销售额达8449.15万元,占总销售额的8.28%。这些数据足以反映零售行业对发展自主商品的积极态度。

虽然无法断言自主商品是否一定代表零售业的未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在新零售背景下,除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之外,开发自主商品已成为许多大中型母婴零售企业推进新零售战略的路径之一。

shutterstock_543293737

部分母婴零售企业的自主商品发展现状
以乐友为例,企业通过持续与核心供应商建立直采合作关系,构建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自主商品矩阵,实现了全球供应链的高效整合。目前,乐友已打造出以“歌瑞家 greatfamily”为代表的多元自产品牌,涵盖服装、纸品、洗护、杯具等多个品类。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胡超曾在采访中表示,差异化商品体系是零售的关键竞争力。若没有自主商品,消费者眼中门店销售的便全是他人品牌,一旦这些品牌出现在其他渠道,自身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开发自主商品,正是在构建乐友的差异化优势。

爱婴室同样致力于扩展自产品类、强化品牌属性,以此巩固相关商品的销售并提升整体毛利率。截至目前,爱婴室已拥有16个自产品牌和4个授权品牌,产品覆盖棉纺品、纸制品、洗护类等,毛利率普遍高于外采商品。今年上半年,其自主商品销售占比已达8.28%。

爱婴岛则开发了20多个独家品牌,产品种类多达30000种,涵盖用品、食品、玩具、服装和纸品五大类,销售占比超60%,平均毛利率高达67%。其中用品和纸品类的独家品牌销售占比超50%,毛利率也保持在50%以上。

丽家旗下的自产品牌,如洗护日化品牌“爱儿可”、童装品牌“OK.OU”和食品品牌“贝爱其味”,均已发展为独立品牌,部分年销售额甚至突破亿元。

自主商品如何赢得市场?
然而,开发自主商品并非易事,也并非一做就能成功。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零售企业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嘉御基金创始人兼董事长卫哲曾公开表示,目前很多渠道所做的实为“伪自主商品”——它们依赖渠道对消费空间的垄断促使消费者购买,一旦走出自家门店,这些商品就缺乏竞争力。

换言之,若不能为消费者创造真实价值,自主商品将难以获得认可。目前很多零售企业更多是跟风布局,由于开发难度大、销售占比低等原因,此类商品在多数企业战略中并未被列为首要任务,探索意义大于实际投入。那么,自主商品究竟该如何真正赢得市场?

第一,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既要讲“性价比”,更应注重“品价比”。根据尼尔森发布的《自有品牌市场洞察报告》,质量可靠和价格优惠已成为自主商品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超市消费者更认可其质量提升和物有所值,而便利店消费者则更看重零售商口碑。

第二,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流通效率与制造效率。海带网创始人朱宝金指出,在存量竞争时代,提升行业效能和效率已成为主旋律。新零售的本质是一场效率革命,而生意的根本也在于效率。目前不少企业仅聚焦流通效率,却忽视制造环节,盲目追求快速生产而导致品质下降。自主商品本应代表门店对商品的品质背书,一旦消耗了消费者信任,则得不偿失。

640

多项数据表明,自主商品在中国仍蕴藏巨大商业潜力。对母婴零售商而言,若已积累大量会员数据、具备专业研发团队和成熟的品牌运营能力,发展自主商品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突破口。

 

参考资料:
新母婴店:https://mp.weixin.qq.com/s/1MvEAF-Or-YVor01HFZP0w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